1.正文前(1/5)

父亲曲如生,今年46岁,是一名童生;娶妻陶蓉,今年44岁【因为曲如生没有考上秀才,所以才希望儿子们能够考取功名,对此有执念】

大哥曲竹风,今年28岁,是一个货郎;娶妻乔氏,今年27岁,两人已经有了两个女儿,大女儿十岁,小女儿七岁,名字分别叫雅文和雅意。

二哥曲竹雪,今年25岁,是一个大夫;娶妻李氏,今年25岁,两人也是有两个女儿,大女儿八岁,小女儿六岁,名字分别叫雅秀和雅婷。

三哥曲竹雷,今年22岁,是一名童生;娶妻温氏,今年21岁,两人也是有两个女儿,大女儿五岁,小女儿两岁,名字分别是雅夕和雅琴。

四哥曲竹雨,今年20岁,是一名猎户;娶妻马氏,今年18岁,两人有一个女儿,今年两岁,名字叫雅颜。

五弟曲竹莲,今年刚出生,会努力读书,考取功名,然后当官升官的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科举制度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【下面的资料是参考百度百科的,以清朝时的科举和官员制度为准,大家了解一下】

考科举者必须接受搜身,随身带着的考篮,身上穿的衣服等等,都有专门的‘搜子’进行检查和搜身,必要的时候,还需脱下所有的衣服,以免有考生把字写在身上作弊。

填写履历时,除了填写自己的年龄、姓名和籍贯、居住地之外,还要填写体格和形貌特征,免得有人替考。另外还需填写曾祖父母、祖父母、父母三代,过继的考生还需填写亲生父母三代。

童生试包括县试、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,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(秀才)资格,方能进入府、州、县学学习,所以又叫入学考试,过了府试即可成为童生,过了院试则取得秀才功名。

县试多在二月举行。在知县的主持下进行四或五场考试。前三场每次考完都发榜,称为圆案。

考完最后一场发榜时,榜上姓名横排,有先后次序,叫做长案。第一名称为案首。最后一名之下用朱笔画一勾,以示截尾。府试,考期多在四月份举行,府试过后,考中的人才能够成为童生。院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,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。主持考试的长官是学政,考期一般在七月份举行。

县府试规模小,人数少,一般两三日就放榜;府试一般五日左右放榜;院试一般在七日之后才会放榜。

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(包括京城)举行的一次考试,因在秋八月举行,故又称秋闱(闱,考场)。主考官由皇帝委派。考后发布正、副榜,正榜所取的叫举人,第一名叫解(jiè)元,第二名至第十名称“亚元”。

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,因在春季举行,故又称春闱。考试由礼部主持,皇帝任命正、副总裁,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,录取三百名为贡士,第一名叫会元。

殿试由皇上亲自出题考核,考策问。参加殿试的是贡士,取中后统称为进士。殿试分三甲录取。第一甲赐进士及第,第二甲赐进士出身,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。第一甲录取三名,第一名俗称状元,第二名俗称榜眼,第三名俗称探花,合称为三鼎甲。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。状元授翰林院修撰,榜眼、探花授翰林院编修。

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,考论诏奏议诗赋,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,其余分别授主事(各部职员)、知县等(实际上,要获得主事、知县等职,还须经过候选、候补,有终身不得官者)。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(亦名庶常馆)肄业三年期满举行“散馆”考试,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、翰林院检讨(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、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),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,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。

科举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童生→秀才→举人→进士→皇上钦点状元、榜眼、探花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官员制度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【官制体系分为两大类,一是地域体系,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两大系统。二是职能体系,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系统。两大类相互交错。其中,京官系统中以文职官员为主,地方官系统中则文武兼有。】

正一品:

文职京官: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、殿阁大学士

文职外官:经略大臣(通常由大学士兼任,因事特设,事罢即撤)、大学士衔总督

武职京官:领侍卫内大臣、掌銮仪卫事大臣

武职外官:伊犁将军、绥远将军

从一品: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